2025年7月10日,为深入了解燃气轮机发电的生产形势、发展前景、挑战与应对策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青’尽全力,碳本溯‘源’”能源转型青年观察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金陵”)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华能金陵运行部主任李彬芝担任本次活动的讲解嘉宾。在欢迎致辞中,李主任表示希望本次实践活动能让大家深切感受能源行业的发展脉搏与未来图景,点燃探索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
聚焦前沿:座谈解析转型路径
当日下午1:30,实践活动的序幕在严肃而热烈的座谈会中拉开。 面对实践团成员关于“传统火电如何应对新能源冲击”的核心关切,李彬芝主任深入剖析了当前挑战的本质在于从单一能源供给者向灵活、清洁的系统服务商跃升。
立足当下,华能金陵把“深挖存量资产潜力’作为核心抓手,优化燃料结构的同时,对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进行深度灵活性改造。李主任强调:"短期靠单新与改造,平衡经济环保双目标。”而中期布局则聚焦于多元互补,开拓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电厂目前已建成22万千瓦光伏项目,并依托紫来污泥耦合发电项目(日处理500吨,2024年处置污泥13.41万吨),实现"城市负担"向清洁电能的转化,成为循环经济典范。
谈及更长远的未来,李主任加重语气:“传统发电要想可持续,归根到底要靠技术筑基。”能源转型深水区需突破国产核心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体制机制,才能筑牢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根基。
座谈会尾声,实践团成员感慨:“此次座谈会不仅揭开了电力系统转型的技术图景,更让我们看到青年在’双碳’战略中的时代坐标。”
实地探秘:感受“智慧”与“安全”
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后,李彬芝主任引导成员们来到了燃机房,他详细介绍了燃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环保措施,特别指出:“我们的机组采用与德国西门子联合发明的先进燃机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还显著降低了排放污染,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力量。”
随后,实践团走进了电厂运行集控监控室。李主任介绍道,这里是全厂的“大脑”——两台机组的炉、机、电以及化学水处理、燃料脱硫系统全部集中在此统一管理,形成“两机一控”格局。
操作台前,值班员轻点鼠标,机组启停曲线、实时负荷、阀门状态等信息即刻切换,全过程不过数秒。李主任介绍,主控DCS、汽轮机DEH及给水泵汽轮机MEH均选用西门子SPPA-T3000系统,三大控制网络在同一平台无缝衔接,“就像把分散的‘仪表盘’装进一部手机,指间滑动就能完成整套机组的精准操控。” 面对学生关于系统协同安全的疑问,他笃定回应:“多重连锁保护是安全闸门,参数越限指令自动闭锁,安全永远是首位。” 现场实践活动的时间转瞬即逝,实践团成员们仍意犹未尽。
寄语未来:青年执笔能源新篇
下午15时许,实践活动接近尾声。李彬芝主任寄语南师大学子:“让好奇做火种,把创新当习惯,未来能源的下一页,由你们提笔。希望大家永葆求知热情,坚持创新探索,为国家能源事业和绿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至此,南师大“‘青’尽全力,碳本朔‘源’”实践团华能金陵之行圆满落幕。此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盈,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清晰昭示着能源学子以扎实学识筑基、以创新思维破局、以家国情怀担当的时代使命。未来能源关乎清洁、安全、高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呼唤青年一代以智慧和汗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书写能源青年的璀璨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绿色梦想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汤可儿
图片:“‘青 ’尽全力 ·碳本溯‘源 ’” 能源转型青年观察实践团
审核:刘彦博